• 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 欢乐喜剧人第一季

    欢乐喜剧人第一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综艺大陆2015

    主演:吴秀波,贾玲,吴君如,小沈阳,宋小宝,沈腾,李菁,俞白眉,代乐乐,梁超,杨金赐,乔杉,修睿,高晓攀,马丽,刘仪伟,张小斐 

    导演:施嘉宁 

    猜你喜欢

     剧照

    欢乐喜剧人第一季 剧照 NO.1欢乐喜剧人第一季 剧照 NO.2欢乐喜剧人第一季 剧照 NO.3欢乐喜剧人第一季 剧照 NO.4欢乐喜剧人第一季 剧照 NO.5欢乐喜剧人第一季 剧照 NO.6欢乐喜剧人第一季 剧照 NO.16欢乐喜剧人第一季 剧照 NO.17欢乐喜剧人第一季 剧照 NO.18欢乐喜剧人第一季 剧照 NO.19欢乐喜剧人第一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2015年4月,一档有东方卫视与欢乐传媒联合打造的明星喜剧经验真人秀节目《欢乐喜剧人》正式与全国观众界面。节目延请国内各界极具代表性的喜剧明星加盟,如在时尚都市男女中知名度颇高的开心麻花、东北军后起之秀宋小宝、心宽体胖的女汉子贾玲、相声领域的李菁和曹云金、邓超做老板的白眉工作室、爱笑兄弟乔杉、修睿,此外更有高晓攀、九孔、刘仪伟、吴君如等人的乱入,让节目精彩纷呈,笑果不断。除此之外,被万千女性视为男神的吴秀波担当主持,使这档节目平添了更多的看点。  最强喜剧人大混战,不容错过!

     长篇影评

     1 ) 最喜欢《智斗小偷》 看好沈腾

    看完喜剧人,印象最深的是沈腾致敬卓别林的那期节目。如果说人们戴上墨镜冷眼旁观是第一层讽刺,小偷给主角包扎的那幕则更有一种深层的心酸,还有最后列车上孤独的眼神…演绎地很到位。<图片4>
    沈腾是继星爷以后我最喜欢的喜剧人,期待开心麻花以后的电影。知乎上看过一段评价,大意是《夏洛特烦恼》作为沈腾团队的第一部电影,价值观迎合大众以争取创作自由,以他的才气以后也许就不会“重复这种省力 安全但卑微的迎合”。希望如此,希望他们以后的格局走得更大。
    《夏洛特烦恼》三观太屌丝?它的笑点之密集而不俗、插曲融入之精妙和悲剧内核这几个特质已经足够让我喜欢了。

     2 ) 人性之谈,从无贵贱

    <图片1>



           偶然发现之前很喜欢的综艺节目欢乐喜剧人再度开始了,开心麻花仍旧在,只是这次没有了沈腾。诸多节目仍然让人捧腹,但是却不由自主的想起了一个人。

    <图片2>


            知道沈腾的时候还是从春晚开始,那个时候的他还是郝建,春晚这样一个枷锁累累的舞台之上,他的节目也还是同其他节目一样嬉笑怒骂的跟广大观众共建和谐社会,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后来关注了欢乐喜剧人,相对来说这是一个更加自由的舞台,同时也充满了厮杀和竞争。而他却在一开始就在这个舞台上明确的表现出自己想要完全摆脱之前那个郝建的强烈的愿望。之所以说这种愿望强烈,是因为其他演员的偶尔变换风格也许还是一种尝试,而他的蓄意摆脱则是决绝而大胆的,通过浓重的妆容来掩盖众所周知的那张脸,尝试完全不同的题材,对曾经的观众缘所可能在这个舞台上带来的恩惠毫不留恋,不管在哪一个领域,这样的行为都令人敬佩。
    [img=3:C]大胡子的遮盖
    [/img]


            对于以往形象的突破并不是让我对这个人记忆深刻的全部,最令我感到震撼的,还是这个人让我感受到了喜剧也可以探讨更大的命题。相比起单纯的扮傻逗乐和大打亲情牌来说,类似于战争、人性这样的节目在观众缘上其实并不占优势。中国并不缺有特点有台风,很会扮傻的喜剧演员,有些喜剧团队甚至可以称得上是这方面的翘楚,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就可以让观众捧腹,每个人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娘,有人负责土,有人负责抽筋,甚至都有人负责发呆,每一个都特点鲜明。在喜剧舞台上也一直是夺冠热门,但是个人喜好的缘故,我对这种通过模仿痴傻和娘炮来取乐的喜剧形式很难乐在其中,看到身边的人对表演的痴傻和女性化的男性角色开怀大笑总是让我尴尬症发作,这种欢乐似乎是来源于对特定群体的嘲讽和不接纳,而这些群体同一些作品中讥讽的人性弱点或是丑陋的一面不同,他们是无法选择甚至是无辜的,不管是痴傻的人还是女性化特点明显的男性,在生活中就像在舞台上,总是处于弱势和不被接纳。这种对弱势群体嘲讽趋之若鹜的喜剧总是让人笑不出来。

    <图片4>


            不止一次的听过这样一句话,喜剧的内核其实是悲剧的。上一个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喜剧中的悲剧的魅力的,还是卓别林的默片。很巧的,沈腾在模仿经典的环节选择了卓别林,那一场的节目也是我认为他在整个比赛中最好的几个作品之一。也看过很多国内模仿卓别林的作品,但是沈腾的卓别林让我头一回感受到这个人是真的在用心去尝试读懂这样一位喜剧大师。沈腾所表现的人性的冷漠和卓别林昔日所呈现的当时社会的悲剧都让我能够在看完一个节目之后还可以念念不忘,而郝建在春晚舞台的表现则在我脑海中只剩下了郝建这个名字。我想这种念念不忘大概就是艺术对人的震撼力。



            更多人开始认识沈腾大概是从那部票房传奇的电影开始的,《夏洛特烦恼》上映的时候我也去影院观看了,不管影片本身的内容和质量评价如何,沈腾再度让他的观众看到了喜剧从剧院到影院的传奇。作为一个观众,我更希望这不是他艺术创作的所谓高峰,而只是起点

     3 ) 沈腾你什么时候给我打钱?

    从2019回来补这部综艺,写了3k字绕来绕去就是为了花式吹沈腾,沈腾你什么时候给我打钱?

    第一期

    这一期没啥好说的,血吹沈腾就完事了。《热带惊雷》甩其他作品八条街不止。《热带惊雷》作为压轴出场,让我紧锁了一个小时的眉头得以舒展,换脚那段让我放声大笑长达一分钟,创造了我的观小品史上的最长纪录。在《热带惊雷》之后,其他组如梦初醒般的开始使用大屏幕交互式场景。

    其实《热带惊雷》给我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它最后的煽情完全不突兀,不是春晚上那种最后【突然话锋一转拉长声音提高音量音乐起】的煽情,而是把煽情注入到每一个笑点中,反战主题恰到好处,悲剧内核的喜剧,不需要把口号喊出来去表达一个大主题。可惜这个作品放在了第一期,之后难以超越。

    第二期

    这一期,宋小宝模式化,贾玲倒霉卖惨,分列第一第二。还记得陈佩斯(?大概率记错了)说过,他去乡下做排戏,很多人围观,他认真演喜剧没人笑,他一遍遍失败,脚都磨破了之后,观众一次笑声比一次大。中国人喜欢看别人倒霉,别人越倒霉笑得越大声。这对于喜剧来说是很可悲的一件事。

    宋小宝两期的作品都是类似于大杂烩式的舞台,是靠模式中的重复和变化来使人发笑,没有大主题。于是我得出结论:宋小宝多多少少是靠观众基础连拿两次第一的(没错,我就是对《热带惊雷》只拿了第二不满)

    这一期沈腾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的表演太话剧了,可能是临时改剧本的原因,三番的剧情本来可以更加丰满,笑点更密集的,得第五也算差强人意,不过我真的爱惨了话剧式的表演。

    第三期

    这期沈腾不在就给我了一个逼叨其他组的机会。宋小宝和贾玲的喜剧本质上都是靠自嘲完成的,其中免不了夹杂着些许歧视的味道,但没办法,底层群众,低级趣味,大势所趋。

    李菁的作品太生硬了,完全不好笑,还要硬插政治正确,尬的我脸都僵了。

    白眉工作室其实蛮不错的,剧情完成度每次都很不错,也蛮好笑。却在这里成为5566工作室,第一是缺少群众基础,没有辨识度观众就不喜欢,第二是笑点陈旧,每一次都能猜到“下一句话你要逗我笑了!”,能正中下怀的笑话,不好笑。

    第四期

    这期沈腾的《纯闺蜜》没什么人关注,但我想唠唠这个作品,《纯闺蜜》的笑点密集,包袱够大,我现在还记得“能不能把这些菜给我热一热”和“手机掉马桶里捞出来之后正好来了个电话我就接了”,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我又笑出了声。

    这可能是沈腾在这个舞台上唯一一次抛弃了大主题,抛弃了创新,抛弃了煽情的作品,只剩下了单纯的台词和表演,也许我可以称之为单纯的喜剧,或是回归本源的喜剧。不知道观众怎么看这种单纯的喜剧,反正我很喜欢,喜剧的本质就是逗你笑。你哪怕是只看这个舞台上喜剧的发展,也已经不知道到底喜剧的内核是搞笑,还是喜剧的表层是搞笑。

    第五期

    这一期沈腾的《爸爸爸爸爸爸》拿了第一,果然煽情是永远的话题,人类都是情感动物。沈腾这期的煽情也回归了春晚水平,刻意又突兀 (艾伦那句“哥!接词儿!”还让我懵了一会儿以为腾妹真的忘词了)

    不过沈腾的煽情太真诚了,举着失踪儿童的信息眼含泪水地走到台下呼吁关注拐卖儿童的问题,试问谁看了能不被打动呢。沈腾巧妙地用自己的真诚掩盖了喜剧的不足拿了第一,戏的煽情是刻意的,但我的煽情是真的,手段了得(褒义)。

    九孔是怎么做到一整个作品中一个笑点都没有的?也是神奇。

    第六期

    我一个腾吹也想吹一吹小沈阳的《上海新滩》了,可以说是《热带惊雷》之后最好的作品。十年后馄饨摊和强哥混熟调戏的那段戏堪称神来之笔。墙后闪回的那段其实还不错,创新带来的冲击力配合还算恰到好处的煽情都使这部作品的记忆点深刻。(不过又是第二,我心中的好作品都是第二)

    贾玲这作品我倒是笑了好多次,不过全都是无奈的笑,观众肯定是看她蹦了那么久累得满头大汗才投的辛苦票。

    看完沈腾的《一念天堂》我发出感概:好学院派的先锋话剧!沈腾表演灵魂从床上站起来那段我感概:这身段太话剧了吧!

    第七期

    沈腾这期想讲道理,出乎意料的讲的还不错,不是光在最后喊两句口号的硬拗,是把现象放大给观众看,不喊口号,不说道理,只讲现象。有时候就能隐隐的感觉到,沈腾是一个想改变一些事的人。

    宋小宝,真的是努力型选手,从这期开始他开始求变,放弃了以往的大舞台式的喜剧,开始做有主题的作品,但这期的《甄嬛后传》其实披了一层故事的皮,内核还是宋小宝最擅长的大舞台式的表演。

    第八期

    这一期是很重要的一个节点,沈腾放弃接地气开始全心全意拿出学院派的高傲,宋小宝开始下定决心抛弃刘老根大舞台式的喜剧在求变的路上摸索,贾玲的自嘲式搞笑终于让观众审美疲劳,至此。

    第九期

    沈腾在《赏金猎人2》中把学院派发挥到了极致,对舞台的掌控太强了,对每一个视觉效果都精细再精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打碎瓶子后用手套表现玻璃碎片。有人说沈腾的黑幕喜剧的缺点在于无法忽视道具,我认为恰恰是道具的不流畅感才是黑幕的精髓,如果追求的是道具的完美和流畅,那干嘛不用大屏幕?有点磕磕绊绊的道具才是黑幕追求的视觉效果。

    沈腾说之前自己一直想着怎么去接地气,这次干脆彻底放弃地气,西部+黑幕,直接飘到天上去了。直接让我想到了奇葩说里的詹青云,她也是学院派却久久苦恼于如何接地气,半决赛时彻底放弃地气,从黑奴贸易讲到资本聚集,从法治讲到人治,越讲越激昂,讲完这期她就被淘汰了,但她说她不后悔,她把想说的,想控诉的都表达出来了。沈腾手握十几年的话剧经验,学院派的打磨以及才华横溢的脑袋瓜子,大可做他想做的作品。

    第十期

    这期都挺一般的,不想写,那就用小论文凑数吧。

    赛程至此,很多人把宋小宝和沈腾做对比,说宋小宝是草根沈腾是精英,这点我是同意的。但,宋小宝是很想成为精英的。其实他完全可以坚持二人转舞台的老路,毕竟受众广观众喜欢。我之前说宋小宝的观众基础拉票,其实他就是个从观众中生长出来的喜剧人,靠着一次又一次表演时下面观众的笑声和掌声找到表演方式,他扮丑角时观众笑声最大,突然十几个后空翻时观众掌声最响,宋小宝对于这种喜剧方式可以说是信手拈来。但他就是要缺什么补什么(也是传统思维),学习文化,苦练书法,喜剧也想朝学院派靠拢,放弃了大舞台的喜剧模式,也想讲一个故事,也想深刻,也想煽情。

    这两个在舞台上生长起来的喜剧人,一个是传统的刘老根大舞台,一个是剧院的话剧舞台,或许代表的是,两个时代。

    第十一期

    后面还没写......因为还没看.......写了再发

     4 ) 欢乐喜剧人第一季观感

           欢乐喜剧人第一季结束了,我挺喜欢这档节目的,因为它让我在晓松奇谈、罗辑思维、鸿观、袁游、都嘟、游戏杂谈、小智JY小苍若风LOL视频之外有一个新的节目可看,如果你说,为什么不看跑男、爸爸去哪儿了,好吧,万年不看湖南和江苏的表示,每次看别人聊这些只能在一边干瞪眼。好了,书归正传,先说一下从始至终在台上的三个团队,辽宁民间艺术团、开心麻花、贾玲。

    1.辽宁民间艺术团,主要是宋小宝、文松、杨树林来的比较多,总体来说还是东北二人转的那一套,东北二人转的演员没有几个是科班出身,所以他们对人物的刻画可能更贴近底层,而且笑点更纯粹一些,让人一看就想笑那种,不是太靠抖包袱,但是善于以出丑来刻画笑点,这也是他们成功的一个要素把,当你每天被一些事情所烦恼,一个丑角的出现有的时候真的是可以让你会心一笑。其实我个人觉得宋小宝应该得第一,倒不是说节目有黑幕什么的,宋小宝团队的确在最后两起表现不是很好,特别是最后一起用了一个他们并不擅长的纯肢体表达的形式,其实他们还是语言更有表现力,但12期节目,他们拿下了5期第一足矣说明问题。

    推荐:我是演员之偶像剧 我是演员之武侠剧 上海新滩 甄嬛后传 铡美案

    2.开心麻花,第一季的冠军,他们有一个的确是在这些团队里是第一的,就是对舞台的控制,各种舞台特效,这个在投票中很占便宜,因为在现场看的观众是能感受这种舞台特效的魅力和视觉冲击的,而在家看电视的话相对来说舞台的魅力弱化许多。不过沈腾有一点我很喜欢,就是不断的尝试各种风格,可以说沈腾是从始到终几乎创作没有枯竭的人,战争题材、赏金猎人题材、穿越题材、生化危机题材,虽然不能说每一个都很完美,但是敢于不断的尝试能够不断的出新,这已经很不容易。决赛的致敬卓别林的默片也是大的加分项,演的很好。可以说开心麻花整个团队越演越渐入佳境。

    推荐:一念天堂 赏金猎人2 小偷在哪儿

    3.贾玲,我很喜欢的选手,但是贾玲在前期和后期的表现相差太多了。开始感觉她是带着激情和期待来的,所以一开始的作品你都能看出贾玲的那种劲头,直到《被冤枉的记忆》,就是那个风擦酷卡擦酷卡、雷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那个,贾玲在欢乐喜剧人迎来了一个小巅峰,但从此以后的作品大多不如人意,特别是花木兰事件之后。还有贾玲团队的编剧,感觉太水了,虽然一个星期一个有些困难,但是最后直接把哆啦A梦伴我同行的剧情capy一下来糊弄人就太说不过去了把。总的来说,有实力,但是中后期创作枯竭了吧。

    推荐:爱笑的女孩 被冤枉的记忆 倩女幽魂

    4.白眉工作室,其实有一点我是很欣赏白眉工作室的,就是始终没有用煽情来赢取选票,其他的喜剧人多少有几期是比较煽情的,而白眉工作室始终是以一种制造笑料的形式来表演,不管是夸张也好,其他也罢,不过的确他们整体的素材偏于老套,大多是大家看过的段子,或者是一看就能想到的段子。其实,他们淘汰那期,如果请他们的老板邓超来客串一下,就算不怎么表演,露个脸也好,相信观众也会给些面子,让他们进决赛的。但是他们没有,也许是想藏后手,不管怎么说,感觉他们在舞台上是有进步的,比赛中期的一些作品还是不错的。

    推荐:不能说的秘密(跆拳道武行那一期) 一绑成名(绑票那期) 贼不走空

    5.乔杉修睿,形象鲜明的两个人。开始的速度与激情(自行车那期)和我们两期都不错。但后面明显也是没东西了,创作枯竭吧。

    推荐:速度与激情(俩人推自行车那期)

    6.高晓攀,感觉他所有期都在说一个事:支持相声的请投我。说多了就恶心了。。。

    推荐:兄弟,别闹了(刚来的第一期)

    7.其他,九孔的台式喜剧我还是挺喜欢的,刘仪伟的两起脱口秀也是不错的。曹云金、李菁、吴君如、杨金赐,略。

    PS:有一点是欢乐喜剧人的特点把,欢乐喜剧人中吃辣椒是真吃辣椒,和啤酒是真喝啤酒,吃大葱是真吃大葱。。。

     5 ) 畅谈《欢乐喜剧人》高晓攀决赛作品

    开门见上不做那些没用的尾巴序言了,《欢乐喜剧人》这么多期下来,认为最有情怀的应该是高晓攀,最具学院派特点的是沈腾,最接地气的是宋小宝,水平明显不足的是桥山和修瑞,装傻充愣自黑赚廉价认可的是贾玲。

    这里单纯针对高晓攀最后一期的作品进行一下解读。这个作品讲述的一个在敬老院工作的年轻人遇到三位老艺人从而在这里拜师学艺的事情。这里面相对作品之中的两个细节进行解读。

    “调表”

    所谓调表,作品之中的院长指出了原因不能让老人知道时间,否则他们就可以算出自己的年纪,从而长生巨大的压力。我们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这样的压力是什么压力。第二个是高晓攀一样的问题,这些人都不糊涂为什么调表。第二问题院长也做了直接的回答说万一有一个糊涂的呢,但是我们看作品的时候注意到高晓攀一跪以后三位老艺人背过身去都不忘记提醒他调表。实际上他们都明白时间只不过是认为制造的假象,换句话而言这几位心里都明镜似的清楚得很,这也就明确点出了实际上他们没有一个糊涂,他们之所以装作糊涂认可这样调表留住时间的做法实际上是在等待寻找可以延续他们希望和能耐的人。顺理成章的也就出现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这戏老艺人们的压力也就是从这样的等待中得到的,他们的压力不是害怕死亡而是害怕因为死亡而造成的技艺的消亡。这样的压力在他们给高晓攀示范的时候展露无遗,就像京剧师傅说的那样:“但凡你能学到我这东西,我决不含糊”。他自己快没了担心的是这么多年来辛苦练习的技艺失传。打快板的更干脆的退了一步提出了就留一个盼头也行。唱曲艺的女师傅则直接点名了,“这么多曲种都灭亡了,也不差我们这一个”直接将自己的花鼓送给高晓攀做了最后的纪念品。这几个师傅情怀都是一样的,但是他们的嘱咐和希望却一个比一个简单,学不来没关系,留个念想也行,念想都留不住,那留个东西做纪念看看它知道还有这样的一门技艺还有这样的一群人也行。一步步的后退,更显示出了这几位师傅心中的焦虑和对自己身上技艺的执着。所以调表只是个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假象,但是几个老艺术家却都希望利用这样时间静止的假象寻找可能传承技艺的人和机会。

    “折扇”

    高晓攀在最后的一段扇子表演,可谓入情入理,是完全诗意化的表达。我们先看看这把扇子是怎么来的。高晓攀起身按照往常一样伺候各位老人休息后走到吴秀波面前。吴秀波问他,老这么调表合适吗。高晓攀问他,那到底怎么合适呢。吴秀波没说话而是递给了高晓攀一把扇子,高晓攀拿着这把扇子挑了表,然后表演了一段穿越春夏秋冬四季的扇子舞。吴秀波的潜台词就是,不用调表了,你自己跟着他们学习了老人家的技艺,就是最合适的。扇子是一种象征,象征传承和学习,高晓攀拿着扇子调表也可以看成对吴秀波建议的理解和认同。对了,我学习我继承,拿着扇子调表才是最合适的。当高晓攀一个人拿着扇子缓缓地在舞台上走过春夏秋冬四季变换的时候,他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表情和动作姿势。春天的时候抬头望,夏天的时候遮头笑,秋天的时候弯腰拾,冬天的时候静默看。个人以为这里表达的是艺术经历漫长的洗礼过程,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一样又冷又热,但却永远不死。而对应到作品中的意思就是因为有了高晓攀这样的人执着的持扇子走过四季,这敬老院里的老艺术家才不孤独才有盼头,才能传承自己的能耐。很多时候,许多东西,生死都不由人说了算。但是许多时候却又是人力可以挽回。就好像是调表那样认为的设计,各种艺术也是在人与人的传承和对接之中,依靠人力长久不衰延续古今的。而且高晓攀这个穿越四季的扇子舞,还可以看成是针对个人的一种启示,人的一生是需要这样的艺术陪伴才显得完整,才能够诗情画意。

    “相思赋予谁”

    非常喜欢这首歌曲,简直就是为高晓攀这个作品量身定制的。悠扬而柔缓的曲调,古文冉冉的曲词,将那种深入骨子里的深情和眷恋,缠绵和思念,不舍和忧伤表达的淋漓尽致。略带昆曲风格的配乐让高晓攀这一作品增色不少,以至于很多人听着曲子看着高晓攀一一为各位师傅盖好被子都不禁潸然泪下。
    明月妆台纤纤指,
    年华偶然谁弹碎,
    应是佳人春梦里,
    忆不起,双蛾眉。
    翩翩霓裳烟波上
    几时共饮长江水,
    而今夜雨十年灯,
    我犹在,顾念谁。
    一番番青春未尽游丝逸
    思悄悄木叶缤纷霜雪催
    嗟呀呀昨日云髻青牡丹
    独默默桃花又红人不归
    你说相思赋予谁。

    就像这歌曲唱的一样“相思赋予谁”这不仅仅是老艺术家们的疑问也是针对当下整个浮躁中国的叩问。就像高晓攀最后说的,当我们不断学习众多新事物追赶新潮流的时候,我们还有多少人关注过中国留存下来的传统的瑰宝?我们只是在浮躁中疯狂乱舞迷失本性,而让祖先的精神金玉在黄土里蒙尘直到再也放不出一点光亮的时候,找也找不到了。

    高晓攀本身就是科班出身,不同于沈腾专门于西方表演风格他从小接触传统艺术的熏陶和训练,在经历整个社会大变迁的同时,深刻的认识到传统的文化和艺术正在一点点消散,从而深刻触动了他心内的焦虑和紧迫感,一种无形的责任和传承的呼唤让他在最大可能的情况下为传统为艺术摇旗呐喊,振臂高呼。他的确是一个有情怀的人。

    当然我们在流泪欣赏节目的同时,也要客观的认清楚现实,许多的艺术和技艺都是面临严酷的现实的选择和再造才重获生命力,重新得到传承的机会的。我想在浩浩荡荡的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伟大的艺术和技术太多了,消失的肯定更多。这里面原因很多很多,但是能够流传下来的东西一定有它们长盛不衰的原因。所以呼吁社会关注传统艺术的确应该,经历社会的淘洗也无可厚非——哪怕是这个社会现在浮躁不正常也不怕因为艺术顽强的生命力可以克服,并且克服了这些的艺术才具有更大的可能性。其实最关键的是如何让这些传统的文化生发出时代的气息,触摸时代的脉搏。毕竟每一种艺术都是在特定时代里产生的,本身就是时代的产物。所以让这些历史的记忆焕发出我们当代的精神和诗意才是传承的王道。

     6 ) 随便说说。

    太喜欢沈腾了,他的第一真的当之无愧,从头到尾都在突破。给了我很多新鲜感。

    宋小宝和贾玲很稳定,我也很喜欢,但是没什么突破,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适区。

    高晓攀卖情怀有点严重...

    其实我还挺喜欢乔杉修睿的那个关于面子的小品,我挺喜欢他俩。

    吴君如和李菁真的是不真诚,与其说是作品不如说是段子。

    杨金赐,我很佩服他,但是不太合我的笑点,这种喜剧形式本身也费力不讨好。

    台湾来的九孔,我觉得他本人性格不错的样子,但是作品...没新意,反正看个开头我就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白眉工作室真的是...不知道说什么,他的作品很费劲,比如跆拳道的那个,但是不好笑,台下观众的反应比起被逗笑,更像是在起哄。

    曹云金...我不喜欢他的性格,他对着关于贾玲的玩笑说他“吃不了肥”,我觉得挺不尊重人的。虽然贾玲一直自嘲,但是毕竟是女孩子。

    最喜欢第一期沈腾的作品《热带惊雷》,有笑点有泪点更让人震撼。

    最后说说我喜欢的助演:

    张小斐真好看,而且每次出场都没让我失望,发挥很稳,甚至有的时候比贾玲更出彩。

    文松太讨喜了,虽然人设总是重复所以容易审美疲劳,但就是特别讨我喜欢。

    杨冰发挥也稳,就是没什么特点,但我也很喜欢。

    我喜欢丫蛋,她演冯程程的时候挺美的,就是出场次数少了点,看不够。

    开心麻花的艾伦太可爱了。看起来傻fufu的,但台下像是个挺聪明的人。

    还有一个开心麻花的助演我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就是《热带惊雷》里演外国大兵的那个,很喜欢他,但好像他出现的次数不是很多。

    向这些优秀的助演致敬。

     短评

    前面靠宋小宝,后面靠开心麻花,贾玲除了自嘲胖和调戏吴秀波真的没什么别的干货了。

    9分钟前
    • 罗弘霉素
    • 推荐

    除了开心麻花,其他的也好意思出来现眼。台下观众又哭又笑演技比台上的都好!我已经不懂喜剧了吗?

    14分钟前
    • 还行

    真的好喜欢宋小宝,沈腾团队也不错,开心麻花的笑点我是真的get不到。

    17分钟前
    • 梦梦梦梦
    • 推荐

    各个喜剧演员都很棒,觉得贾玲很有喜感,赞👍

    22分钟前
    • 老黄鱼
    • 力荐

    因为这个 彻底爱上沈腾了

    25分钟前
    • 耿春咪
    • 力荐

    为了开心麻花去看的,果然没让我失望,笑中带泪,一贯的风格,然而又有更深的意义,很赞~ 喜剧是最难的,这种尝试让大家看到了不少好作品,很成功!主持人也很棒,整个节目越往后整体质量越高~

    30分钟前
    • Sunshine
    • 力荐

    零星看过几集。不同的喜剧表演形式,我最偏爱的还是沈腾。靠地域歧视、性别歧视、身体歧视、性向歧视来制造笑点的作品,我都笑不出来。沈腾的作品绕开了这些,靠作品的内容和节奏自然地生发出笑点来,而不是靠甩包袱,这个我觉得高级多了。

    34分钟前
    • 邓安庆
    • 还行

    特别爱看这个节目,喜剧。

    38分钟前
    • 第27章
    • 力荐

    沈腾实至名归。

    43分钟前
    • 拣尽寒枝
    • 推荐

    麻花和赵家班 甩那几个不是一星半点

    48分钟前
    • 借我把爱情的枪
    • 还行

    要说前几期有滥竽充数的,后几期可算是见了真刀真枪。沈腾真是个疯狂的喜剧科学家,舞台就是他的实验室,冠军实至名归。马克几个非常棒的作品:热带惊雷、喜剧啊喜剧、被冤枉的记忆、上海新滩、超能英雄、甄嬛后传、我的初恋是大佬、赏金猎人2、大话西游、吃面条、小偷在哪儿、梨之院、人生、感染者。

    51分钟前
    • 马什么梅?
    • 力荐

    沈腾真心不错。在舞台上一句一个包袱,演得眉飞色舞;舞台下面眼睛一直望着地,有点忧郁的味道。被他致敬卓别林的默片感动得一塌糊涂。真正的艺术家时刻不谦卑,哪怕他在舞台中央贫嘴耍贱,都能让人在乐过之后陷入思考。可惜太多人仅仅把喜剧理解成搞笑,拿别人的短处开刀,拿民族、性别、身体差异玩笑

    52分钟前
    • 赫恩曼尼
    • 推荐

    逗人开心其实是件挺不容易的事。一周出一个小品更难。大爱宝哥!沈腾也很厉害。另一方面,大家想一想:现在好多唱歌的节目都有假唱,糊弄观众;比较而言,这个节目里,这么多一线的明星拼死拼活地构思、表演,多么不容易。

    55分钟前
    • 坤桑
    • 力荐

    喜欢吴秀波,他怎么不见老呢?自由基全长头发黑色素里了?东北人民在喜剧方面确实有优势,至少有口音优势→_→

    59分钟前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推荐

    管中窥豹看到喜剧人台下的另一面,感觉他们真的很不容易。真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向喜剧人致敬。

    1小时前
    • amelin
    • 力荐

    中国顶尖喜剧人集结,喜剧类型也多样,哑剧被淘汰很可惜,小沈阳宋小宝纯粹的很搞笑,开心麻花一直在尝试新情景新形式,贾玲的小品看到我热泪盈眶,白眉李菁好弱,吴君如只靠人气,一点也不好笑

    1小时前
    • 叉个手
    • 推荐

    为杨金赐惋惜,真正的喜剧大师都是孤独的。

    1小时前
    • 松萝
    • 推荐

    他们之间不仅是喜剧之间的交流,而是相互之间的理解,理解对方的艰辛,苦涩,与无尽的落寞和孤独。

    1小时前
    • Elizabeth
    • 力荐

    第三期差点哭死我。唯一一个特别让我反感的地方在于:关键时刻摄像机不拍舞台,而是把镜头对准了台下的美女观众。恶心。我是来看小品的,不是来看美女的。要看美女也不用看这节目啊~

    1小时前
    • 电影造梦鸡
    • 力荐

    沈腾和开心麻花高级,电影布景玩小品,致敬黑幕喜剧、战争片、西部片、黑白默片,有种;宋小宝依然能让人笑疯,团队成员似乎憋着一口气,不给师傅丢脸的感觉,二人转不失去魅力;贾玲心态不错,但进入怪圈了,取笑剩女、胖姑娘之外没想象力。俞白眉工作室就像邓超的电影一样,吵闹咋呼,硬搞。

    1小时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